當前,5G、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互聯網作為社會發展的最大變量和最大增量,不斷迎來新的進階機遇,為社會生產生活賦能,在豐富人類活動場景的同時,為社會進步、國家發展提供了新思維、新方式、新路徑,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保持動力供給。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互聯網日益成為新的輿論傳播場域,也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和最前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到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互聯網作為最大的信息集散地,集納了多元主體、多元文化、多元思潮,使得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中面臨多種挑戰,網絡意識形態發展趨向多樣化和復雜化,輿論引導難度不斷加大。客觀理性地認識當前網絡意識形態的發展狀況,掌握網絡意識形態的發展動向,有效防范網絡意識形態面臨的風險,維護好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對于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準確把握網絡意識形態的新特點
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力不斷增強。當前,我國網絡空間的引導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網絡新媒體對于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傳播整體呈現出宣傳角度新穎、宣傳手段多樣、宣傳方式多元等特征。2019年兩會期間,各大媒體在進行兩會新聞報道時充分借助AR、VR、5G、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傳播方式,主動適應移動化、可視化、生動化的網絡傳播規律,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對兩會進行宣傳報道,取得良好傳播效果。2019年發生的系列重大事件,如中美貿易摩擦、美伊沖突等,都引起國內廣大網民的大量關注;針對香港暴力行徑,民眾在網上展開了深刻抨擊與批評。主流意識形態正不斷扎根于網民心中。
愛國情緒和民族自豪感被激發。2019年,工信部頒發5G牌照、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成功舉辦、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事件都充分展現了中國實力,激發了廣大網民的國家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面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中國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的聯系與互動,致力于維護國際秩序,推動全球發展,充分展現大國擔當,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尊重。但與此同時,國際輿論場中仍不時充斥著“中國威脅論”,對中國的發展與崛起作不友好的揣測與評論,并借助一些重大事件拋出敏感議題,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成果及內政外交進行歪曲解讀,甚至攻擊社會主義制度,這些都直接引發了國內網絡空間中的愛國主義情緒高漲。借助新媒體手段,網民自發表達愛國情感,有效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并為國際社會貢獻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自信和中國風采在網絡空間得到充分展現,中國聲音更加響亮。
網絡輿論格局不斷調整和重塑。在新興技術的助力下,各種新型媒介形態不斷涌現,移動互聯網正成為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獲取、傳播與擴散的重要渠道。隨著網絡社區獲得廣泛關注和應用,短視頻平臺愈發成為主要輿論場,國內社會思想輿論格局處于動態調整重塑過程中。與此同時,網上思想輿論生態持續向好,形成輿論引導新格局。
社會思想理論領域更活躍深刻。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脫貧攻堅、“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媒體融合、網上輿論引導機制構建等話題,社會各領域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結合黨的創新理論,同時關照國內外發展形勢,社會思想領域的討論顯得深刻、活躍,其在創新、豐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充分反映著黨和政府致力于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過程中,理論對實踐提供有力指導,實踐進一步升華理論,對網絡意識形態的內容供給形成強有力支撐。
正確認識網絡意識形態存在的問題
新興媒體輿論傳播加劇社會思潮沖突。當前,網絡空間的信息技術迭代升級速度空前,各種嶄新的媒介形式層出不窮,信息傳播格局在解構的同時不斷被重塑。新興媒體自身的即時性、互動性等特征有利于各種思潮和主張在網絡空間中進行傳播、博弈和斗爭。各種細分的思想格局也愈發活躍,并持續發力,為網絡輿情管控帶來新挑戰。移動新媒體傳播過程中的標簽化、標題黨和群體極化特點,所帶來的新聞失實、信息失真、斷章取義、謠言亂飛等現象仍時有出現,加大了多種思潮的沖突。目前網上的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有效供給不足,多元社會思潮紛爭可能性加大,易對主流意識形態造成威脅。
錯誤思潮借機發力攻擊國家體制機制。別有用心之人利用網上錯誤、有害思潮,渾水摸魚、混淆視聽,質疑乃至攻擊國家現行制度。如對于反腐行動,有人會添油加醋、捏造虛假信息,在抹黑黨和政府工作形象的同時,無形中消解著政府的合法性與權威性;對于違建拆除等行動,有人對其展開大肆批判,認為是對資源的浪費,對于作為黨和政府反腐行為的連鎖反應或是背后隱藏的不法行為選擇無視;面對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發展成就,有人無視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通過虛無歷史達到虛無和否定現有制度的目的。
圈層化傳播導致意識形態風險增加。網絡空間的圈層化、信息繭房容易導致部分輿論主體在網絡空間遙相呼應、抱團發聲,甚至試圖主導引導意識形態的輿論走向。如一些線上聊天群組在較為封閉的傳播環境下,討論問題的尺度和話語空間往往會更廣,其中不乏一些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線的言論內容。另外,算法在信息推薦環節被運用得越來越廣泛,但是限于算法推薦的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容易造成被某些類別信息包裹的封閉式信息接受環境,進而對人的認知和信息產生影響,而主流意識形態難以進入這些環境。這就為網絡空間中的多元社會思潮泛濫創造了條件,非主流意識形態內容影響范圍將愈發擴大,甚至與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抗衡,主流意識形態面臨被沖擊和消解的風險。
群體情緒極化導致輿論討論泛化。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網民的自我賦權,網民能夠更加便捷地加入到網絡輿論的討論當中,且常常由于情感共鳴或共同的價值認同而匯聚成群體表達。然而,在討論過程中,群體情緒的極化傾向容易導致群體意識“失焦”,將關注焦點從事件本身延伸到其他領域,造成輿論討論泛化。輿情事件時有發生,不斷進入公眾視野,其中不乏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熱點輿情事件,持續影響和沖擊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大肆宣揚同主流意識形態相悖的思潮,使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面臨巨大風險。
密切關注網絡意識形態面臨的風險
各種社會思潮交織易引發意識形態紛爭。當前國際局勢愈發紛繁復雜,我國主流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挑戰和難題更加尖銳嚴峻,此時各種非主流社會思潮會趁機加大發聲,并可能向多個領域蔓延。不同思潮不失時機發聲,試圖讓網民關注認同,形成網上意識形態對峙。面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新自由主義、新權威主義等思潮將更加活躍,設法對未來經濟發展進行預判,或將延伸至其他領域。一些網民無視我國國情和發展事實,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進行中國同西方優劣輿論對比,從而陷入中國不如西方的傳播思維陷阱,并形成與主流價值取向相悖的輿論場。
主流意識形態所面臨的消解威脅更加隱蔽。全媒體時代,網絡空間各類聲音紛至沓來。系列網絡意識形態管控措施的出臺進一步規范了網上輿論環境,網民的媒介素養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行動軌跡正逐漸發生變化,簡單粗暴的輸出模式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隱蔽難以辨別、極具誘導性的方式方法。在當前的網絡輿論場中,部分網民經常在網絡空間發布涉及國家和社會各項建設的相關文章或言論,單純從其所發表內容中并不能看出明顯的態度傾向,但深入來看即可發現,表面客觀理性的內容卻暗含各種不良情緒,極易在潛移默化中對網絡輿論形成誤導,從而為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滲透提供更多機會。
西方敵對勢力或借關鍵時間節點攪局。敵對勢力在重大節日節點,必然會伺機干擾破壞,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興風作浪。以各種輿論事件為由頭臆測我國未來發展進程,對黨的政策理論加以曲解惡評,趁機攻擊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在這些關鍵時間節點,西方敵對勢力或將伺機作亂,以人權、民主、自治為幌子,吸引和爭取海外輿論與政治勢力的關注同情,企圖施壓大陸,影響海外輿論。與此同時,隨著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等思潮在國際上持續抬頭,西方敵對勢力將通過制定各類利己政策加強大國不正當競爭,出臺各種措施,或單邊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與輿論攻擊,企圖從經濟著手遏制中國崛起,損害中國企業海外利益與國家形象,海外敵對勢力勢必對此大做文章。
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
切實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建設治理。注重增加網上內容有效供給,不斷增強網絡意識形態內容的傳播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充分調動多元社會主體參與網絡意識形態內容建設,傳播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地制宜分類實施,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對象的內容建設標準與關注點不同,準確把握不同網民對網絡意識形態的參與度、關注度,精準正向創新網上內容傳播。在黨和政府的統籌規劃布局下,要落實好各傳播主體責任制,尤其要加強對主流社交媒體、知識社區等商業平臺的內容治理,用好新興技術手段,緊盯社交網絡新應用領域潛在風險傳播。厘清、調整有關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各項法律法規關系,為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管理提供可靠制度保障,重點整治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突出問題,嚴厲打擊各類網上違法違規行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注重國際輿論場的整體戰略布局。做好國際媒體與知名互聯網企業工作,有效利用世界互聯網大會等主場會議,通過走出去的媒體、企業、學者等,以及網絡平臺、技術、資本、廣告的海外輸出,深入所在國家地區,發掘深耕人脈,發出中國聲音,深化中國認同。既要面對西方國家,也要放眼重要周邊國家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加強全球網絡輿論場建設,通過黨政機關、主流媒體在海外的社交媒體賬號,及時澄清事實,解疑答惑,講好中國故事,宣傳發展成就、對外政策,吸引海外網民、媒體積極參與討論。參與網絡空間的全球治理,推介中國方案。
積極推進全民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積極推進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及時化解網絡意識形態風險,網絡意識形態教育旨在通過培育網民養成良好習慣,使“四個自信”更加深入人心、滲透生活,這是一項網上網下同心圓的戰略工程。對全民普及網絡意識形態教育,使民眾認識理解并遵守意識形態的主要內容、基本底線和社會責任,實現知識系統、價值系統和信仰系統的傳播統一。注重對網絡意識形態領域主流群體和重點群體的培養,做好全國黨員和共青團員的教育,培養青年大學生等后備力量,有效夯實網上意識形態基礎。
(作者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博士研究生)